本网讯(历史学院 王慧 吕永鑫)今年暑期,为调研古徽州廉洁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纪委组织研究生暑期实践团队深入黄山市歙县10个村落中的18处宗祠开展调研。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团队成员们在辅导员吕永鑫的带领下,克服高温酷暑等困难,保持着高昂的调研热情,细致考察了18处宗祠及徽州府衙的内部构造和历史渊源,并分组走访当地居民和地方学者,了解宗祠的家族法规及家风文化。
位于许村北部的大邦伯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祠堂对联为“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一冤一枉乃是为官正道”,这是明初福建汀州知府许伯升要求后人恪守的廉洁准则。相传许伯升廉洁奉公,行惠为民,百姓称之为“青天知府”,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这座祠堂是许氏后人许都福为了纪念先贤许伯升,仿照福建汀州知府衙门而建造,所以又称“官厅”。
在棠樾牌坊群西的鲍氏宗祠敦本堂,正厅的墙壁上朱熹手书“廉洁”两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也是歙县众多宗祠中家族法规的一致体现。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徽州家法族规要求子孙后代担任官职首先要“不拘职任内外大小,皆当存心于忠,廉以律身”,倡导为官之人一心为公、不徇私、不受贿,培养族人树立“为官不私肥”“天下事常成于俭约,败于奢侈”的廉洁价值观。
歙县徽州府衙是当地的廉政教育基地,也是徽文化中廉洁文化的集中体现。府衙中树立着石碑铭文“公生明”“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悬挂着楹联“三十六莲峰,此邦大好山水;五十石俸米,吾民多少脂膏”、匾额“明镜高悬”“清慎勤”等廉洁警示词句。府衙还有徽州府36位清官的画像及其廉洁从政的事迹介绍,“公道正派、清正廉明”“勤政事、爱百姓、修官德”“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清廉、谨慎、勤勉”等都体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廉作风。
本次社会实践以调研徽州宗祠的廉洁文化为主,探寻新时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振兴的努力与尝试。团队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本领、锤炼了品格,更加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